民事立案程序
一
准备起诉材料
起诉状:
民事、行政案件需提交民事、行政诉状,刑事自诉案件需提交刑事自诉状。
民事起诉的条件:
1.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、法人或其他组织;
2.明确的被告,原告应提供被告明确的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;
3.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、理由,原告应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,并提供与争议事实相关的证据材料;
4.属于法院管辖,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,并且受诉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。
民事起诉状为例,具体格式如下:

二
提交起诉材料
方式1
线下提交至人民法院立案诉讼服务中心。起诉状提交正本一份,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副本;随同提交当事人身份证明、证据等材料。
方式2
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程序进行注册网上立案。实名认证→我要立案→选择法院→案件类型→阅读立案须知→提交立案材料→提交等待审核。
符合立案条件的,法院将在七日内立案,不符合立案条件的,法院将在七日内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,并向原告送达不立案通知书。
三
缴纳诉讼费用
立案审核通过后,法院会通知预交案件受理费。原告应在收到通知后7日内到银行交纳诉讼费或通过手机银行网上缴费。诉讼费用标准依据《诉讼费交纳办法》执行。

温馨提示
建议在立案时申请财产保全,如对银行账户、不动产、车辆等采取保全措施。
四
领取受理材料
法院受理案件后,可到法院领取受理案件通知书、举证通知书、传票等诉讼材料或要求法院网上向其手机发送上述诉讼材料;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、举证通知书、传票通知书。
五
开庭审理与裁判
当事人按照法院确定的开庭时间准时到庭参加诉讼。开庭审理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核心环节。在开庭审理过程中,审判人员将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,对证据进行审核。能够调解的,法院予以调解,不能调解的,法院会根据认定的证据及时予以裁判,并向当事人送达有关法律文书。
六
执行
生效的判决、裁定、调解书,当事人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履行有关义务的,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立案予以执行。

END